
“十三五”时期,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上下积极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转型发展之路,不断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步伐,学校事业发展较“十二五”相比,实现了大踏步前进。

学校事业发展“十三五”回眸
“十三五”期间,学校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初步建立,工程特色逐渐显现;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大大增强,社会影响力明显扩大;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双师双能型”教师初具规模;大学内部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开启“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学校事业进入跨越式发展快车道。

应用型发展保障体系基本建立。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全面开启专业认证,全面实施“双万一流”计划,努力加快应用型专业结构调整,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应用型教育理念不断落实。应用型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成功入围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基本建成集工程实验、工程实训、创新创业于一体的5万余平米工程实训中心,应用型教育科研平台基本建立,应用型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应用型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实施“服务孝感行动计划”,成立“孝感市·湖北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争取孝感市人民政府积极出台支持学校应用型发展系列举措,获得市政府每年1000万元支持资金,与孝感市各县市区全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地一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

教学科研项目质量可观。“十三五”期间,实施省级以上高水平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105项,其中,包括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7个省级一流专业项目,相较于“十二五”实现倍增;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153项,增长了4倍,累计争取科研经费2.08亿元,科研经费翻番,转化科技成果51项。

一流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出台《湖北工程学院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和《湖北工程学院一级学科建设方案》,建立校级、省级两级学科体系,首批入选19个校级一流学科,建设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和5个省级重点学科,每年争取湖北省“双一流”建设经费超过1000万元,学科氛围不断加强,学科体系和架构基本建立。2020年学校已全面达到硕士学位授权基本条件。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近2万名毕业生,2420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上线率和录取率逐年提高,就业率稳定在93%左右。五年间,学生在互联网+大赛、广告艺术大赛、恩智浦智能汽车竞赛等进入全国竞赛排行榜的重点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400余项,2018年度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我校在1200余所高校中,位列第294名。

“十三五”期间,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夯实,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校园环境明显改观,学校获取各类资源渠道更加广泛,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成绩斐然。

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展望
【抓规模】学校教育发展根本在于学生规模,“十四五”期间,实现各类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0人。
【深融合】不断丰富多样化产教融合模式,推进“三链”有机衔接,深化“三链”融合,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创新链、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获批建设1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上层次】全面建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教育协同发展的教育体系,确保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不断提升办学层次。
【提质量】全力围绕“双一流”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力争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上取得更大突破。
【优结构】聚焦应用型发展方向,在部门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结构上不断改善优化,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抓保障】基于20000人的学生规模,学校在校园基础建设、智慧校园、教学科研等条件保障上,实现全配套。
【优治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固根本】以党建引领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回眸“十三五”,我们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凝心聚力、硕果累累,产学研结合,迈上发展新台阶;展望“十四五”,我们勇往直前、砥砺奋进,众志成城、争创一流,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谱写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