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同学好!”“老师们好!”一声声响亮而又特别的对答,划破春晖湖畔寂静的黎明。
6月15日,毕业生返校的第一天。一大早,校党委书记彭瑜、校长潘慧明就来到同大校区的大门口,和工作人员一起,迎接首批从四面八方返回的2020届毕业生。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注定让今年的毕业季与众不同。经调查摸底,6月15-24日期间,我校将有2800多名应届毕业生分批次返校。
“既要给毕业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又要保障每位毕业生的健康安全,共同上好春晖湖畔‘最美一课’。”为统筹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毕业生离校工作,校党委副书记汪达提出了这一温暖而有力的要求。
在学校的周密部署下,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精心制定返校方案,认真设计返校流程,扎实开展返校演练,力求给毕业生一个不同寻常的毕业季。
最美的相见:无论何时,我们都在湖工等着你




检测体温、核对信息、报到登记、配发物资、清理宿舍、领取证件、签离登记……每个环节有条不紊、整个流程高效有序。经管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带头挂帅,每天与教工党员、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行政人员、一线教师执勤站岗,提供安全暖心周到的服务。引导毕业生办理各项离校手续,亲手为毕业生配发“爱心包”和各类证件。晚上到返校学生寝室慰问,叮嘱他们严格遵守防疫纪律要求,做好个人疫情防护。
一大早,从河南郑州返校的王毅博,拖着行李箱来到学校报到点,经过行李消杀、身份核实、出示核酸检测报告单、通过人脸识别和自动测温门禁管理系统通道后,他激动地进入校园。
随后,他来到体育学院毕业生离校办理点。班主任邓乐泉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送上了学校给毕业生精心准备的“健康爱心大礼包”,里面有一次性医用口罩、体温计、消毒湿巾、免费餐券、矿泉水等。邓老师兄长般的关心顿时消除了王毅博一路上的舟车劳顿,让这个充满朝气的阳光大男孩顿时鼻子发酸,直呼“学校真是太贴心了!”
上午9点,文学院迎来了第一位返校毕业生——从贵州辗转回校的小艾同学。班主任曾敬老师早已在文学楼办理点等候她。办理完所有手续后,曾敬老师不顾酷暑,驱车带她返回宿舍帮忙打包行囊,帮她从6楼一趟趟地搬运行李。虽然没有同学聚会的热闹,但别样的师生温情流淌在提醒返程安全、按时就餐的琐碎唠叨里。
孙晓明同学16号返校,当得知正好可以参加当天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时,他异常激动。早早入校等候在湛林体育馆门口,典礼结束后,又见到在门外等候多时的李志云老师。许久未见,两人都非常高兴,李老师主动提出合影留念,关切地询问孙晓明的近况及未来规划,叮嘱他疫情过后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师生再相聚,举手投足之间饱含着不舍。
美术学院辅导员彭义虎是参与2020届毕业生返校的辅导员之一,他本次负责对接67名毕业生的返校工作。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马虎。彭老师灵机一动,设计制作了《一生一策登记表》,优化办理流程,大大提高了毕业生返校手续办理的效率。
为了让返校毕业生有回家的感觉,在学生返校前,彭老师坚持每天联系毕业生,无论多晚,他都会第一时间解答。考虑到学生有很多行李不太方便,彭老师每天到接待处,开车接送来往的学生,下雨天更是全程陪同他们办理完所有手续。
最美的离别:孩子,我们来帮你打包扛行李




“数统学院部分毕业生受疫情影响,无法回到母校,大量行李滞留寝室”,数统学院在教工群中号召大家帮助毕业生解决这一难题。消息一发出,不到半小时,16名教师志愿者队伍就集结完毕,来到毕业生寝室,帮助不能返校的毕业生收拾打包行李。“这届毕业生太不容易了,毕业时连面都见不上,帮他们收拾行李的过程中,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也算是跟学生一种特殊的道别。”尽管老师们顾不上吃饭,忙得直不起腰,但他们没有喊一声累,把衣物和书籍分门别类的打包,整整齐齐,一件不少。相信当学生收到行李时,一定能感受老师们父母般的爱。
同样为学生提供贴心服务的,还有外国语学院的“娘子军”教师志愿者。在三里女生宿舍2栋318寝室里,选择不返校的3名女生的行李将近400公斤,30多个打包袋填满整整一个寝室,谁能想象这竟是3位女老师,一下午的“辉煌战果”。
“同学好,我是来帮你搬运行李的”,住在西区19栋的经管学院毕业生们都收到这样的短信。经管学院35名老师严格落实“教师志愿者对接包保毕业生制度”,一对一全程对接毕业生。王森正博士是经管学院志愿者之一,他提前与毕业生联系,从楼上到楼下,从寝室到校门,不辞辛劳,冒着高温酷暑,每天挥汗如雨,“那一刻,感觉就像接送自己的孩子一样。”
王老师的温暖举动,消散了同学们路途的疲惫和因天气而烦闷的心情,像春风细雨一般,给同学们带去了一阵清凉。2016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张继超同学说:“看到王老师不辞辛苦帮助我们搬运行李,内心十分感动,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毕业礼物。”
政法学院“教师突击队”的杨洁博士,亲自开车接送学生往返院办和学生宿舍,帮助他们运送行李。有学生要去火车站、汽车站,行李太多不便转车,杨老师又自告奋勇地开车把学生送到车站,帮助拎行李,直到学生进站上车。
土木工程学院“党员教师突击队”深入到毕业生宿舍,帮助不能返校的毕业生清理打包邮寄行李。看到老师们忙前忙后,毕业生纷纷表示,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老师和工作人员的细心陪伴守护和热情周到服务,感觉“从家又回到了家”。
最美的祝福:“老师,好!”“同学们,好!”






“这些书捐给母校,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在2020届毕业生的返校之际,图书馆向全体毕业生发出的图书捐赠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各业务办理点不断收到毕业生图书捐赠。专业教材、考研考证书籍、大部头词典工具书、经典名著、畅销图书……每一本捐赠图书都是毕业生们对母校的丰厚馈赠,精美的捐赠证书见证着毕业生对母校的拳拳之心。
从刚进校的忐忑到毕业离校时不舍,四年时间转瞬即逝,这里的一切,是甜蜜又略带青涩的回忆,希望恩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预祝同学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在疫情期间,时常怀念母校,今天虽然错过了毕业典礼,但从校门口周到细致的检查,到发给毕业生的爱心大礼包,让重返母校的我如沐春风,最重要的是见到了那些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有种说不出来的喜悦。
我们没能像往常一样全班同学穿上学士服,照上一张珍贵的毕业合照;我们没能像往常一样全班同学一起毕业聚餐,依依话别;我们没能像往常一样所有同学在毕业歌会上纵情歌唱。在这最后的特殊毕业时光中,虽然留有一些遗憾,但它却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太多的感激,太多的不舍,汇成一句话:祝愿母校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祝愿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园;祝愿同窗事业有成、前程似锦!
亲爱的同学们,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你们是名副其实的“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后浪”!今天,在这里,我们恋恋不舍地为你们送别。在这最后的特殊毕业时光中,也留有一些遗憾。朝夕数载、临别匆匆,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此时的心境。我作为你们的校长,只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无论你们走多远,母校的心总是和你们连在一起!母校永远在这里等你们回来!
……
不是在最美好的时光遇到你,而是因为遇到你,才是我最美好的时光。毕业生们发自内心的留言,校长毕业典礼上的谆谆寄语——春晖湖畔最美声音,萦绕在每一位湖工人的耳边。
疫情之下,今年的毕业季有着别样风景:从以前的“同学们好”到现在的“同学好”,从以前的“老师好”到如今的“老师们好”,一减一加之间,是爱的传承与升华,春晖湖畔“最美一课”,桃李芬芳,情深意浓。
莘莘学子不负韶华,只为湖工繁花似锦,“老师,好!”
我们竭尽全力,唯愿你们健康平安,“同学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