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3月9日下午,我校全体思政课教师和在籍学生分别在各地齐聚“云端”,与全国大学生一起,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通过学习,师生们受益匪浅,不仅增强战“疫”信心,凝聚战“疫”共识,而且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对疫情做出的积极正确的防控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思政大课”由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开讲。艾四林教授立足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秦宣教授聚焦“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王炳林教授从我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历程出发,分享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冯秀军教授以战“疫”里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深情讲述这场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引导大学生群体担当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祖国的广袤大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熊燕华 在湖北省孝感市的家中观看“思政大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邓春晖 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的老家中观看“思政大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章书俊 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老家中观看“思政大课”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意义深刻,影响深远,深受思想洗礼。课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分教研室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研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和教学大纲发表看法。大家纷纷表示,“思政大课”让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爱国主义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每一个中国人民面对危机时表现出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思政课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场磨难,深化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18级思政专业班主任张敏博士说。
“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四位教授精彩而透彻的理论分析,不仅为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理论滋养,将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让我们坚信风雨过后的中国,前行的脚步会更稳健,方向会更明确,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会更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熊燕华博士说。

政治与法律学院19级法学专业 陈子洋 同学在湖北省武汉市家中观看“思政大课”

美术与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专业 黄思炜 同学在安徽省黄山市家中边看“思政大课”边做笔记

政治与法律学院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戴紫薇 同学在湖北省黄冈市家中观看“思政大课”

政治与法律学院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魏婉婷 同学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家中观看“思政大课”
“在抗‘疫’战场上,白衣天使让我们感到安心。他们的默默坚守,为我们筑起了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的阳光灿烂、繁荣富强。待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去感受春暖花开!” 政治与法律学院19级法学专业陈子洋同学说。
“庚子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注定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当疫情爆发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医生、军人、党员冲在了最前线,用生命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大家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疫’的感人事迹让我热血沸腾!”美术与设计学院17级学生党员黄思玮说。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一次警示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应该敬畏大自然。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土木工程学院19级刘峙同学说。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的体现了党中央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正是有这种担当,我国必定能战胜疫情,战胜发展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勇于肩负起建设主力军的责任与使命。”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祝雨晴同学说。
据悉,本次“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在接到教育部社科司“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通知要求后,我校教务处第一时间将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在线课程收看活动由教务处、学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