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花一年时间设计、制作、改进智能汽车是极其枯燥的。如果没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日夜陪伴,我根本坚持不下来。”陈骏立同学说。
陈骏立是我校“春晖智能车队”队员,即将同团队成员们参加本月26日至29日在我校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暨“泰达机器人”杯华南区选拔赛。在上届全国总决赛中,“春晖智能车队”以29.677 秒的优异成绩荣获光电直立组一等奖(第二名),与一等奖(第一名)仅差0.5秒。
“控制智能汽车的程序几乎每天都被修改,一位队员从昨晚9点一直改到今天早上5点。”“春晖智能车队”队员张超同学说。他还表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高等数学》不仅是智能汽车竞赛较量中的核心,也是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课。
“春晖智能车队”实验室工作台上摆放着《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大学物理》《电路原理》《基于ARM的单片机应用及实践》《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众多专业课教程。队员们为不断提高智能汽车的性能,已经将这些参考书翻旧了。
陈骏立同学表示,智能汽车通过电磁传感器采集电磁信号,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专业课《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包含的分析、变换、处理由传感器所采集数据的原理,是智能汽车在赛道中实现自主识别道路的理论依据。
同时,智能汽车的行驶过程还要考虑到《大学物理》课中介绍的加速度、摩擦力、离心力、重心、力矩、光、声、磁场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参赛团队还要运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技术》《电路原理》等专业课程知识,通过熟练运用PCB设计智能汽车电路板。
熊曾刚教授、李志敏教授、李骥博士、李纪平博士、万兴老师等既是“春晖智能车队”的指导老师,又是同学们的专业课程任课教师。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深入浅出教原理,还在实验室里手把手教技术,更在智能汽车竞赛中培养同学们知行合一的能力。
据了解,由于在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总决赛一等奖,我校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2位同学已被国内重点高校优先录取,1位同学已加盟本届华南区选拔赛友情赞助商——湖北好伙伴机器人教育有限公司。
组织学子参加全国学科专业竞赛,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该院还通过加强建设湖北省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计划项目专业、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等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