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又是一年毕业季。春晖湖畔青柳拂动,阵阵微风为即将离校踏入人生新阶段的湖工学子们消解着热意。同学们竞相用光影留住最美的校园时光。已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赵盼盼同学仍恋恋不忘其在学校新闻中心工作的日与夜。
赵盼盼是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4级农学专业的学生,曾获校级“优秀学生记者”“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员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寝管干部”等荣誉称号,并在“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比赛中获评校级一等奖和优秀作品奖。在新闻中心记者团,赵盼盼同学不断成长,最终成就了自我。
这里是培养优秀学子的工作部门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赵盼盼认为,学校新闻中心广播台、新媒体工作室、记者团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在这里,她不仅结识了良师益友,还学会了一整套对考研深造及未来发展十分有益的工作方法。
在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中,这套工作方法的优势得到了集中体现。毕业论文答辩时,赵盼盼非常顺利地通过了答辩程序。老师们的评价是,她完成的第一遍论文比其他同学修改过三次甚至四次的论文还要好。这是真功夫!请赵盼盼帮忙修改毕业论文的同学们很吃惊:她一眼能看出文中隐藏的各类语句错误。
大一时,赵盼盼为了加入新闻中心记者团,申请了两次才获得资格。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这里得到的锻炼让大家收获颇丰。同学们在新闻写作中会有意识地去构建逻辑框架、有条不紊地表达见解看法、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赵盼盼说,新闻中心的工作会大幅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及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在考研复习、复试面试中,这些工作能力再次发挥了作用。
这里提高的是工作能力
上午采访,下午两点前交稿子;下午采访,晚上十一点前交稿;晚上采访,第二天上午八点前交稿;稿子至少要改写三至四遍,新闻图片要用PhotoShop软件处理……这看似简单的任务,却需要同学们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闻采访工作,赵盼盼养成了每天看新闻、阅读报刊的习惯。除了日积月累式地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她还学会了速记、摄影、电脑操作、办公软件应用、团队协作方式等。繁忙的新闻采访让赵盼盼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多项任务。如果遇到时间冲突,她的处理方式是,先将这些任务列成清单,然后分清主次,再合理安排时间去完成各项工作。
在新闻中心记者团工作的这两年时间里,赵盼盼不仅提高了沟通能力,还掌握了许多交流技巧。她发现,与人多沟通可以提高情商和交往能力;同领导说话要注意时间和场合,要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言辞;与同学交流要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有效沟通可以实现事半功倍。
希望大家不负老师们的辛勤培育
“同学们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毕业将至,曾在记者团工作的同学们才发现老师当初苛刻的要求和淳淳教导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赵盼盼表示,人只有经过不断的工作历练才会成熟起来,而锻炼的过程也是不断获取新知、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她希望,学弟学妹们时刻不忘担当,以强大的责任心坚持完成工作任务,不要辜负学校老师们的辛勤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