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工程硕士’硕士点的申报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审定。‘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主干一级学科获批‘新型生物质基材料’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2017年获省专项建设经费350万元。”日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汪连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汪连生说,2017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卓有成效。“生物质源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根稳教授主持的“高性能塑料管道专用料及其应用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朱磊博士与后际挺博士成功获选“楚天学子”,朱磊博士申报的新型仿生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团队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1项(已经公示)。2017年继续与湖北大学合作,招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6人,目前在我院全程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达到12人。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获得国家基金项目2项(1项面上,1项青年)省部级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纵向经费达100万元。横向项目14项,项目经费234.7万元,到账经费127.2万元。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5篇,E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5篇;专利授权22项,专利申请88项(发明专利62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继续推进“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017年项目经费45万元;与湖北大洋塑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高分子材料类专业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017年项目经费30万元,合作申报并获批的研究生工作站2017年项目经费20万元。
2017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高层次人才引进初显成效,人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龚春丽博士和汪广进博士分别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和访问学者计划项目。丁瑜博士完成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工作,付伯桥完成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访学工作。引进四川大学后际挺博士、南开大学胡富强博士、武汉科技大学张贤博士为专职科研岗,四川大学汪珊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张曼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钟菲博士为专任教师。目前该院专任教师44人,其中博士37人,青年教师基本博士化。
2017届学生考研录取率27.4 %,排名全校教学学院第三;获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参加湖北省第六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4项;湖北省第十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奖;第十二届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三等奖3项;2017年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2017年学校推荐化学和材料类专业学生参评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7篇。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立了服务孝感专项计划工作专班,李伟博士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孝感供电公司、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湖北运来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横向合作资金63万元;颜永斌博士与广东杰锐新材料有限公司横向合作资金30万元;刘海博士与湖北富森盐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横向合作资金30万元,付争兵博士与湖北宏梦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横向合作资金5万元;王锋博士与云梦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定60万元技术开发合同,服务孝感项目已初见成效。
2018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牢固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完善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国家特色专业,战略新兴产业、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有机化学和材料学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和生物质资源与环境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质源功能材料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筑防水材料和高分子塑胶管道省级校企研发工程中心为重要平台,以新型生物质基材料优势特色学科群和材料工程硕士点等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教学、科研团队为依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学科专业建设,扎实推进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